河南银洞沟造山型银矿床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50
作者
张静 [1 ]
杨艳 [1 ,2 ]
胡海珠 [3 ]
王志光 [3 ]
李国平 [3 ]
李忠烈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关键词
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 造山型银矿; 同位素地球化学; CMF模式; 秦岭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产于北秦岭造山带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地体内,含矿围岩是二郎坪群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带内,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类型和分带等地质特征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一致,应属造山型银矿。矿床硫化物δ34S介于+4.7~+8.1‰,高于有机物和岩浆岩。流体包裹体中CO2的δ13C介于-0.2~+0.9‰,与海相碳酸盐一致,高于其它所有地质体。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18.2026~18.4462,207Pb/204Pb=15.5835~15.7739,208Pb/204Pb=38.5478~39.0890,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夹杂沉积硫酸盐的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建造是最为理想的物源,对比研究东秦岭北坡相关地质单元,认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来自二郎坪群和秦岭群,尤其是雁岭沟组合碳酸盐岩地层对于成矿流体和物质的贡献不可替代。中生代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秦岭群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并通过俯冲变质脱水而为银洞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流体。朱夏断裂北侧依次出现银洞沟银矿、许瑶沟金矿、松垛隐伏花岗岩基、栾川斑岩钼矿带,构造-成岩-成矿空间格局与CMF模式(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完全一致,证明了CMF模式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和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的有效性。银洞沟矿床的发现和研究结果证实了前人预测的朱夏断裂北侧"桑坪-米坪-许瑶沟铜金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化带"的客观存在,该带应作为银金多金属矿床勘查的重点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833 / 28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