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与雄性大鼠骨质疏松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17
作者
黄洪
田成功
机构
[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男性; 睾酮; 骨密度; 生物力学; 骨组织形态计量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睾酮在男性骨质疏松中所起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15 周龄雄性SD大鼠去睾后作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 组:正常对照组(N)、去睾模型组(OP) ,术后28 周统一处死,行血尿生化、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及病理检查。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P<0 .01),雌二醇水平增高,但无显著差异( P> 0.05)。生化检查结果示模型组大鼠骨形成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 P< 0 .05);骨吸收指标———24 小时尿羟脯氨酸浓度/肌酐与尿钙/ 肌酐显著增高( P<0 .05)。应用DEXA 与SPA法分别测定大鼠全身及股骨中点BMD,发现模型组大鼠均明显下降( P< 0.05) 。骨生物力学测定发现,反映模型组大鼠的股骨整骨强度的指标———最大受力负荷及反映股骨整骨能承受的最大形变的指标———最大挠度均显著下降( P< 0 .05) 。骨形态计量学测定发现模型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表面面积/ 体积比、平均骨小梁厚度显著下降(P<0 .01),说明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普遍变薄变细甚至断裂穿孔。据此,雄性大鼠去势28 周后已经形成了雄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由此推断雄激素在体内不仅可转换为雌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