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Ⅱ号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自由基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18
作者
王振宇
钱瑞琴
关树宏
冯雪芝
果德安
殷俊杰
卢景芬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FDA/CFSAN,PaintBranchPkwy,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现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北京,北京,MD
关键词
冠心Ⅱ号; 活性氧自由基;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 急性心肌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冠心Ⅱ号及其组成成分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OFR) ,克服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所致损伤及保护心肌组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 (pit) ,致急性心肌缺血作为实验动物模型 ,采用低温电子顺磁共振 (EPR)技术直接测定动物组织内氧自由基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切片 (HE染色 )及通过大鼠心电图的描记证实心肌组织发生了急性心肌缺血的典型病变 ,EPR实验表明心肌组织内OFR水平异常增高 ;而冠心Ⅱ号及其各单味药的乙醇粗提物均可使心肌组织内异常的自由基水平降低或接近正常 ,因而减轻了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 :氧自由基过量生成导致心肌组织损伤。运用低温EPR技术可直接测定其水平。冠心Ⅱ号及其组分抵抗并修复心肌损伤作用的分子机理之一是清除组织内异常增高的活性氧自由基。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的组方机理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氧自由基与临床.[M].赵克然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2]  
中医复方研究和应用.[M].王润生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飞龙掌血水提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J].
何小萍 ;
任先达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8, (03) :60-63
[4]   垂体后叶素性心肌缺血模型再探 [J].
吴伟康 ;
侯灿 ;
罗汉川 ;
卢景雰 ;
杨正红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3, (02) :124-128
[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活性氧自由基 [J].
赵保路 ;
张春爱 ;
忻文娟 .
生理科学, 1989, (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