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丘陵区红壤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以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刘铮
欧阳洮
朱其清
孙秀廷
徐俊祥
邢光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母质; 砂岩; 碎屑岩; 石灰岩; 碳酸盐岩; 红壤; 热带土壤; 中微量元素; 作物生长; 华中;
D O I
10.13758/j.cnki.tr.1975.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测定了华中丘陵地区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石灰岩、千枚岩、第三纪红砂岩和紫砂岩、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标本包括红壤旱地、未垦地和水稻土,全部为剖面标本。分析结果说明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可给性与成土母质有密切关系。全硼含量以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为最多,花岗岩发育的最少。有效态硼除个别土壤以外,都低于缺硼临界值,其中以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为最突出。在我国南方(例如福建、广东和江西南部)花岗岩分布得相当广泛,土壤中硼的供给情况值得注意,硼肥可能获得良好的反应。全钼含量则以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为最高,砂岩发育的最低。砂岩和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中有效态钼含量最低,常低于缺钼临界值。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中有效态钼虽然较多,但豆科植物对钼肥仍然表现了良好的反应,这意味着在钼的供给情况更差的其他土壤上,钼肥的预期效果可能也是很好的。红色粘土和砂岩发育的红壤中有效态锌一般都低于缺锌临界值,一些树木上存在着缺锌症状。水稻土中的有效态锌常低于临界值。红砂岩发育的红壤中的有效态铜也很少,常低于缺铜临界值。田间试验证实了水稻对硼肥的反应良好。在施用石灰的条件下,以硼肥浸种使水稻生长茁壮、根系特别发达、千粒重增加、空瘪率降低,产量也有所增加,返青与成熟期提前。温室试验证实,硼肥的效果与石灰施用水平有关。硼肥和钼肥都能使大豆和花生的产量提高。含硼工业废渣是廉价的硼肥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