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20
作者
陈超
黄东风
邱孝煊
李卫华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闽江中上游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调查评估; 防治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对闽江中上游流域福建省内的25个县(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5年全年排放入水环境的CODC r、TN和TP分别为102050.5、66578.56和20712.41 t,各占53.90%、35.16%和10.94%;总等标排放量为280 506.1×106m3,其中CODC r、TN和TP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6803.368×106、66578.55702×106和207124.1×106m3,污染率指数分别为1.64%、21.30%和77.07%,故磷和氮是该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排在前3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养分)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其污染率指数分别为45.78%、30.60%和11.29%,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7.67%,是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各县(市)间相比较,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闽清县居第一位,达24 520.6×106m3,污染率指数为8.74%;浦城县和建瓯市次之,等标排放量分别达21968.64×106和20790.39×106m3,污染率指数为分别为7.83%和7.41%。不同县(市)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闽清县、屏南县、政和县等是以农田水土(养分)流失为主要污染源,泰宁县、邵武市等是以水产养殖为主要污染源,因此,不同县(市)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有所侧重。最后提出了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引用
收藏
页码:368 / 3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丽水市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吕森伟
    李晓玲
    艾碧英
    [J]. 丽水学院学报, 2004, (05) : 57 - 59+63
  • [2] 河北省面源污染分析
    王桂玲
    王丽萍
    罗阳
    [J]. 海河水利, 2004, (04) : 29 - 30+45
  • [3] 重庆典型养殖鱼塘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宁丰收
    刘俊远
    古昌红
    蔡强
    [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 (03) : 37 - 39
  • [4] 杭嘉湖水网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综合调查和评价
    钱秀红
    徐建民
    施加春
    刘杏梅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 (02) : 31 - 34
  • [5] 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保护
    张志剑
    胡勤海
    朱荫湄
    [J]. 杭州科技, 1999, (06) : 23 - 24
  • [6] 上海市郊区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评价附视频
    张大弟
    张晓红
    章家骐
    沈根祥
    [J]. 上海农业学报, 1997, (01) : 31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