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血流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吴永刚
孙忠人
李晓艳
王禾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
[2]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哈尔滨
[3] 哈尔滨
[4] 重庆
关键词
脊髓损伤/针灸疗法; 脊髓/血液洪给; 微循环/针灸效应; 局部血流;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本实验以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研究督脉针刺法对脊髓损伤后伤段SCBF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于致伤前、致伤后30min、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可明显抑制伤后SCBF的下降趋势,尤其4h针刺组SCBF下降较对照组尤为缓慢(P<0.01)。提示:针刺能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SCBF的下降幅度,改善脊髓微循环,从而减轻和延缓初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2 +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吲哚美辛对大鼠脊髓损伤后TXA2/PGI2代谢的影响 [J].
王禾 ;
何凤慈 ;
廖维宏 ;
刘英炳 ;
李芳 ;
龙在云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3, (03) :247-251
[2]   电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J].
董永泉 ;
胥少汀 .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92, (02) :98-100
[3]   脊髓损伤的微循环反应 [J].
陈云 ;
周宝桐 .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2, (02) :84-87
[4]  
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胥少汀,郭世绂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