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法和对中国实力的估计

被引:1
作者
阎学通
机构
关键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规模; 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平价; 汇率计算; 购买能力; 购买力; 克拉维斯; 国民经济总产值; 财政管理; 国民生产总值; 不发达国家; 本位币; 美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6 [物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美国经济学家在80年代初就认为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比世界银行的官方数字要大。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克拉维斯就提出以购买力来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不过他承认他对中国经济规模的估算要比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规模的估算误差更大,因为对中国经济规模的购买力估算选用了不到100种商品的价格,而别的国家选用了300—500种。在克拉维斯研究的基础上,罗伯特·萨姆斯和艾伦·赫斯顿在1988年和1991年对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估算。他们估算中国199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98美元,比世界银行官方数字370美元高了7倍。不过这些人的估算并没引起国际社会的很大反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39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