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常态副热带高压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任荣彩
刘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定常态; 副热带高压; 垂直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中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定常条件下二维和三维空间上副热带高压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比较了Hadley环流和副热带高压动力学的差异。结果显示由于地球自转 ,在副热带地区出现了最大的经向质量通量的辐合 ,导致了纬向平均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 ,除了在北半球夏季 ,通常副热带高压脊线随高度增加向赤道倾斜。Hadley环流的下沉支从对流层顶垂直地延伸到行星边界层。因此副热带高压脊线与该下沉支在自由大气中位置分离 ,年际变化反相 ;在行星边界层中摩擦耗散作用使两者重合 ,年际变化同相 ,但垂直运动对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不起作用。三维空间上 ,沿行星边界层的副热带高压脊线处为下沉运动 ,副热带大洋东部强烈的下沉运动对应着强烈的向赤道气流。自由大气中 ,垂直下沉运动的分布与副热带高压的分布不同。大洋上副热带高压东部大气下沉 ,副热带高压西部大气上升。这一方面与等熵面的北高南低的倾斜分布在动力学上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还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也与非绝热加热密切相关。总之 ,不论是在自由大气还是在边界层中 ,不能简单地把下沉运动看成是副热带高压形成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59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纬向平均副热带高压和Hadley环流下沉支的关系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任荣彩 .
气象学报, 2002, (05) :635-636+642
[2]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500-512
[3]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
[4]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II:陆面感热与东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刘辉 ;
刘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99, (04) :385-396
[5]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3) :2-8
[6]   LASG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及其模拟研究 [J].
吴国雄 ;
张学洪 ;
刘辉 ;
俞永强 ;
金向泽 ;
郭裕福 ;
孙菽芬 ;
李伟平 ;
王标 ;
石广玉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S1) :16-29
[7]   平均经圈环流在大气角动量和感热收支中的作用 [J].
吴国雄 ;
Stefano Tibaldi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8, (01) :8-17
[8]   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向移动及其預报的研究 [J].
黄士松 .
气象学报, 1963, (03) :320-332
[9]   副热带高压结构及其同大气环流有关若干问题的研究 [J].
黄士松 ;
余志豪 .
气象学报, 1962, (S1) :339-359
[10]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经向和纬向环流型的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郭其蕴 .
气象学报, 1962, (02) :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