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10
作者
汤济广 [1 ]
李祺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构造变形; 叠加改造; 成藏模式; 中西部;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3.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明确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空间构造格局的叠加和变异以及时间上构造发展的连续和叠加特征,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分为叠加型、改造型和原型3类。构造变形制约着油气成藏环境的演变和油气的聚集与分布,通过对库车、四川盆地西缘和柴达木盆地北缘等前陆冲断带的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分析,认为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具有3种成藏模式,即叠加型冲断带的多期成藏以晚期为主模式、改造型冲断带的早期成藏和晚期调整模式、原型冲断带的晚期原生聚集及改造次生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J].
刘新月 ;
常波涛 ;
孙连浦 ;
余培湘 ;
李方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53-55+106
[2]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 [J].
李涛 ;
隋风贵 ;
张奎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55-58+108
[3]   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 [J].
秦胜飞 ;
赵孟军 ;
宋岩 ;
柳少波 ;
洪峰 ;
张朝军 .
地学前缘, 2005, (04) :517-524
[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多期成藏、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 [J].
赵孟军 ;
宋岩 ;
秦胜飞 ;
柳少波 ;
洪峰 .
地学前缘, 2005, (04) :525-533
[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J].
柳少波 ;
宋岩 ;
洪峰 ;
傅国友 .
地学前缘, 2005, (03) :59-65
[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 [J].
贾承造 ;
宋岩 ;
魏国齐 ;
赵孟军 ;
柳少波 ;
李本亮 .
地学前缘, 2005, (03) :3-13
[7]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J].
贾承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9-15
[8]   酒西盆地喜马拉雅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J].
周晓峰 ;
赵应成 ;
张亚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393-396
[9]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J].
吴孔友 ;
查明 ;
王绪龙 ;
曲江秀 ;
陈新 .
地球学报, 2005, (03) :217-222
[10]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J].
宋岩 ;
赵孟军 ;
柳少波 ;
秦胜飞 ;
洪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