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东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在渔业上的合理利用问题

被引:69
作者
陈洪达
何楚华
机构
[1]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合理利用; 鱼类; 水生生物; 水生动物; 现存量; 生物量; 植物体; 武昌东湖; 大茨藻; 湿重; 马来眼子菜; 淡水渔业; 湖泊渔业; 蓖齿眼子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是根据1962—1964年部分调查研究资料整理而成的。文中列出了8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的名录,比较了全湖21个采集断面、3个植物带和17个植物群丛以及长江中下游6个浅水湖泊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分析了东湖两个断面(Ⅻ和ⅪⅡ)的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和湖中不同水深区的生物量变化情况。全湖面积为28.5平方公里。8月是生物量的高峰期,平均每平方米的生物量为1,068.1克(湿重)或94.8克(风干重)或82克(烘干重)或322千卡(能量)。其中,以黄丝草所占的比例为最大,其次为大茨藻、聚草、黑藻和金鱼藻。全湖水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30,440吨(湿重)或2,337吨(烘干重)或9×10~9千卡(能量),连同浮游植物(16×10~9千卡)一起,则东湖全年的原初生产量为25×10~9千卡,其中水生植物约占总原初生产量的36%。本文最后讨论了水生植物在湖泊渔业上的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了草食性鱼种放养量的计算公式和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养鱼池单位面积产量试验 [J].
刘建康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55, (01) :25-43
[2]   一种优良淡水鱼——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繁殖和饲养 [J].
柯鸿文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5, (03) :293-314
[3]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辑,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