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837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12
作者
张国梁 [1 ]
颜鹏飞 [2 ]
陈必全 [3 ]
王玉光 [4 ]
徐艳丽 [5 ]
尹光耀 [6 ]
李仓友 [7 ]
王喜纯 [8 ]
李纯平 [9 ]
彭思存 [10 ]
董莉莉 [11 ]
桂金贵 [1 ]
侯勇 [11 ]
黄宝驹 [11 ]
储浩然 [12 ]
何光远 [13 ]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
[3]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
[4] 北京地坛医院
[5] 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
[6] 江西省南昌市传染病院
[7] 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院
[8]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9] 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院
[10]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
[11] 安徽中医学院
[12]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3]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键词
手足口病,普通型;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队列研究;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2.05.029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全国12个中心837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者,采用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为3组,中医组(409例)治以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为原则的中药颗粒剂组方,西医组(124例)予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组(304例)两种疗法联合应用,疗程7天。观察3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痛减轻时间及消失时间、临床非特异性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9.8%、100%、100%,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热患者的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医组与西医组均早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或P<0.01)。疱疹消退时间中医组早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组(P<0.01);西医组早于中西医组(P<0.01)。中医组患者咽部疼痛减轻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早于中西医组(P<0.01)。临床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时间中西医组早于中医组与西医组(P<0.01);中医组早于西医组(P<0.01)。结论 3不同疗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均有效,其中中医疗法效果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398+402 +4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8-2010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及死亡病例分析 [J].
王英 ;
何小周 ;
赵俊伟 ;
王世文 .
疾病监测, 2011, 26 (06) :424-426
[2]   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策略 [J].
王树坤 ;
吴强 ;
师廷明 ;
刘红雁 ;
杨汝松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21 (02) :173-176
[3]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J].
尹周安 ;
贺圆圆 .
中医药导报, 2008, (06) :10-12
[4]   从中医温病理论看亳州市轻症小儿手足口病 [J].
刘碧山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06) :523-523
[5]   自制清毒颗粒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 [J].
李妮 .
北京中医, 2006, (04) :230-231
[6]   中药为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02例 [J].
徐尔山 .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 (01) :35-35
[7]  
中医儿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汪受传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