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山站南极“臭氧洞”的观测研究

被引:23
作者
郑向东
周秀骥
陆龙骅
郭松
不详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臭氧洞; 南极; 中山站; DUV-B;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5 [光化学烟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正>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an根据地面观测资料发现南极“臭氧洞”后,卫星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他们各自的南极站都加强了臭氧的观测研究.在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1992~1993年)期间,我们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建立了地面臭氧观测,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采用国际标准仪器开展臭氧研究工作.本文利用1993年中山站观测的结果,NOAA-11的TOVS的臭氧总量反演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Nimbus 7 SBUV/TOMS measurements of the springtime Antarctic ozone hole. Stolarisk R S,Krueger A J,Schoeberl M R et al. Nature . 1986
[2]  
Large losses of total ozone in Antarctic reveal seasonal ClO_x/NO_x.interaction. Faman J G,Shaklin J D. Nature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