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荚相思人工林碳素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15
作者
何斌 [1 ]
余春和 [2 ]
王安武 [2 ]
李就鹏 [2 ]
陈玉萍 [1 ]
荣薏 [1 ]
机构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2] 广西七坡林场
关键词
厚荚相思人工林; 碳素含量; 碳贮量; 碳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7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70.1~533.8 g/kg,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65.4、425.7和478.3 g/kg。土壤(0~80 cm)平均碳素含量为12.94 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碳素含量逐渐减少。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41.05 t/hm2,其中乔木层为46.97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3.30%;灌草层为2.07 t/hm2,占1.47%;凋落物层为4.49 t/hm2,占3.18%;林地土壤(0~80 cm)为92.01 t/hm2,占65.23%。厚荚相思各器官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2.20%,树枝、树叶、树皮和树根等碳贮量共占乔木层的47.80%。7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20.06 t/(hm2.a),碳素年净固定量为9.86 t/(hm2.a)。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J].
秦武明 ;
何斌 ;
覃世赢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2) :17-20+27
[2]   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J].
秦武明 ;
何斌 ;
覃世赢 ;
黄世方 ;
莫雅芳 ;
覃永华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103-107
[3]   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J].
肖复明 ;
范少辉 ;
汪思龙 ;
熊彩云 ;
张池 ;
刘素萍 ;
张剑 .
生态学报, 2007, (07) :2794-2801
[4]   石灰岩山地中侧柏、油松混交林的生物量 [J].
房用 ;
王淑军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63-67
[5]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王义祥 ;
谢锦升 ;
杨少红 ;
钟羡芳 .
林业科学, 2007, (03) :113-117
[6]   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J].
尉海东 ;
马祥庆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71-174
[7]   中亚热带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J].
尉海东 ;
马祥庆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239-243+267
[8]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3-16
[10]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