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技术对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附153例报告)

被引:16
作者
李东波 [1 ]
宋东雷 [2 ]
田彦龙 [2 ]
冷冰 [2 ]
徐斌 [2 ]
顾宇翔 [2 ]
王启弘 [2 ]
陈功 [2 ]
陈亮 [2 ]
机构
[1]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缩窄,病理性/诊断; 脑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DSA技术对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对153例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采用DSA分级造影法结合旋转DSA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全组153例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狭窄204处,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造影剂轻微过敏反应2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8例,全组无死亡或昏迷、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DSA分级造影法结合旋转DSA技术可以对脑供血动脉狭窄病人进行安全、准确的诊断。采用持续加压生理盐水滴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的使用等措施能够减少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对比分析 [J].
徐建银 ;
郑献召 ;
谢向东 ;
李文涛 ;
姬松波 .
医药论坛杂志, 2008, (16) :104-105
[2]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J].
宋锦宁 ;
刘守勋 ;
鲍刚 ;
刘晓斌 ;
张晓东 ;
王拓 ;
谢万福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08) :863-866
[3]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可靠性研究 [J].
刘军 ;
王海亮 ;
刘丽丹 ;
刘占川 ;
杜志君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03) :347-348+385
[4]   脑血管造影和成形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的临床应用 [J].
迟路湘 ;
史树贵 ;
陈康宁 ;
范文辉 ;
陈贞芳 ;
丁宇 ;
胡冬萍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02) :174-175
[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临床诊断附视频 [J].
宋锦宁 ;
刘守勋 ;
鲍刚 ;
陈景宇 ;
张晓东 ;
王拓 ;
谢万福 ;
王茂德 ;
谢昌厚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01) :60-63
[6]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王金龙 ;
凌锋 ;
李慎茂 ;
宋庆斌 ;
黄居义 ;
王玉林 ;
吴婷夏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01) :112-114
[7]   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J].
陈爽 ;
沈天真 ;
陈星荣 .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7, (04) :6-9
[8]   Noninvasive imaging is improving bu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J].
Hill, Michael D. ;
Demchuk, Andrew M. ;
Frayne, Richard .
NEUROLOGY, 2007, 68 (24) :2057-2058
[9]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刘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  
介入神经外科学.[M].马廉亭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