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帽儿山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43
作者
林英华 [1 ]
孙家宝 [2 ]
刘海良 [3 ]
张夫道 [4 ]
孙龙 [2 ]
金森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2]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3]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帽儿山; 黑龙江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2002年5—9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天然次生针叶林(A)、天然次生混交林(B)、人工针叶林(C)、人工混交林(D)进行调查,共获得干生土壤动物30045只(未鉴定个体24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6科,其中土层(0~15cm)7631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41科,森林凋落物层22390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0科。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类群数在4种林型中均表现为D>A>B>C。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同一林型垂直分布现象明显,个体数一般表现为0~5cm最多,10~15cm最少,类群均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递减。多样性指数(H′)最大值和最小值因群落、月份不同而不同,其相对大小为D>C>A>B,Pielou指数(Js)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C)总体水平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相同。Jaccard(q)和Gower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帽儿山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对比研究 I区系组成与特征 [J].
张雪萍 .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 (02) :94-99
[2]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J].
马克平,刘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4, (04) :231-239
[3]   老爷岭生态实验站的土壤动物初步调查研究 [J].
于长福 ;
赵克尊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5, (03) :128-134
[4]  
殷秀琴等著.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尹文英等著.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