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的Rmax与Vdaf数据之间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孙淑静 [1 ]
宋立军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数理学院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挥发分; 数据拟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33 [煤的分析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在对我国大量煤样的挥发分与最大平均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线性、指数、对数和幂函数模型的拟合,分别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式。通过对各模型决定系数、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均方残差的大小对比,认为数据整体幂函数关系显著,然后对其进行了检验。该关系式能够使我国积累的大量挥发分测试数据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并能减少一些不重要的测试。这对我国煤变质研究,对指导我国煤炭、煤层气资源的合理评价、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疆地区侏罗系中低变质煤储层吸附特征及煤层气资源前景 [J].
胡宝林 ;
杨起 ;
刘大锰 ;
车遥 ;
黄文辉 ;
蔚运江 ;
宋晓梅 .
现代地质, 2002, (01) :77-82
[2]   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的差异与煤层甲烷的关系 [J].
叶道敏 ;
肖文钊 ;
罗俊文 ;
钟玲文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03) :29-32
[3]   高变质煤区的煤层气可采性 [J].
樊明珠 ;
王树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87-90+102
[4]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的关系 [J].
宁正伟,陈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2) :156-160
[5]   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层煤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J].
宋伯钟 ;
卢松官 .
福建地质, 1988, (0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