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黄寿先
施季森
李力
杨立伟
杨立国
翁玉榛
余荣卓
陈孝丑
郑仁华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 福建省洋口林场
[3]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广西大学林学院
[4] 广西南宁
[5] 江苏南京
[6] 福建顺昌
[7] 福建福州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微纤丝角; 遗传增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81.1 [木材的构造和识别];
学科分类号
082902 ;
摘要
对55个杉木无性系管胞微纤丝角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微纤丝角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广义遗传力变化为0.734~0.867,微纤丝角无性系间的差异受很强的遗传控制;按10%的入选率,无性系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9.51%。无性系管胞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随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第 10 年的微纤丝角比第1年的约小32.1%,方差分析表明,从第 3 年起,不同林龄微纤丝角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对管胞微纤丝角进行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木材微纤丝角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J].
洑香香 ;
杨文忠 ;
方升佐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3-87
[2]   尾叶桉×巨桉F1子代生长和材质性状遗传变异性研究 [J].
鲍甫成 ;
罗建举 .
林业科学, 2002, (03) :124-129
[3]   巴西橡胶树不同抗风性品系木材胞壁纤丝角 [J].
郑兴峰 ;
邱德勃 ;
陶忠良 ;
林丹 .
热带作物学报, 2002, (01) :14-18
[4]   油松半同胞子代及亲本木材构造与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J].
赵荣军 ;
杨培华 ;
谢斌 ;
雷亚芳 ;
冯德君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02) :24-28
[5]   银杏木材微纤丝角及其与生长轮密度相关模型的建立 [J].
费本华 ;
江泽慧 ;
阮锡根 .
木材工业, 2000, (03) :13-15
[6]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木材细胞次生壁S2层微纤丝角株内变异的初步研究 [J].
李火根 ;
黄敏仁 ;
阮锡根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7, (01) :62-66
[7]   三角枫木材细胞组织比量及微纤丝角径向变异研究 [J].
任海青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16-19
[8]   火炬松木材纤丝角和管胞长度的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J].
徐有明,方文彬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395-400
[9]   长白落叶松木材管胞微纤丝角的变异研究 [J].
邱肇荣,刘君良,张士诚 .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6, (03) :152-155
[10]   x射线衍射法测定铜钱树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的研究 [J].
费本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