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被引:16
作者
苏长和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复旦大学外交学系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国际法学史; 和平共处; 中华法系; 中国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国际法演变史为理解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改善和国际秩序变革提供了一条法律的途径。中国与亚非国家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国际法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战后新兴国家对新型国际关系法律基础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西方特色的国际法知识进行了概要的回顾,进而对当代国际法酝酿的变革机遇进行了分析,最后立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的国际法文化资源以及和平共处国际法理论体系建设提出展望。作者认为,和平共处国际法理论是新中国立足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基础上,顺应国际关系发展趋势和国际新秩序的大义所向,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探索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外交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并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共性的国际法知识体系,它与联合国所致力建设的国际和平目标也是一致和相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价值体系和国际社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共同引领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谐共生道路的基本价值准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2+156 +15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国际关系教育 [J].
苏长和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3, 30 (01) :1-11
[2]   拉美国际法之探讨 [J].
刘显娅 .
拉丁美洲研究, 2007, (01) :31-37+80
[3]   拉美国家领土争端中的国际仲裁 [J].
王孔祥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 (06) :66-71
[4]  
无法无天的世界[M]. 人民出版社 , (英) 桑斯著, 2011
[5]  
简明国际法史[M]. 法律出版社 , (德) 努斯保姆, 2011
[6]  
顾炎武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顾炎武, 2011
[7]  
国际法[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周鲠生, 2009
[8]  
治国策[M]. 团结出版社 , 陈本亮, 2009
[9]  
大国与法外国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辛普森, 2008
[10]  
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晋藩,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