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水中氮磷动态特征及减排潜力

被引:12
作者
冯国禄
杨仁斌
机构
[1] 吉首大学生态旅游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耕作模式; 滞水; 氮; 磷; 稻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微区模拟稻田试验,研究了夏季施肥免耕、浅耕和深耕3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滞水时间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总氮、总磷流失潜能。结果表明:(1)3个耕作处理5 d后的稻田滞排水中TN、NH4+-N、TP和DP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免耕的田面水中NO3--N浓度较低。(2)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TN的绝对流失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深耕处理的稻田水中TN的流失潜能相对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后氮素的相对流失形态与潜能以TN为主。(3)浅耕处理田面水中TP绝对流失量和相对流失潜能最少。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排水可显著减少田面水中TP流失。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田面水中磷素流失形态随时间呈TP与DP交替变化。因此,从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绝对流失量出发,夏季浅耕不失为最佳清洁耕作模式;同时滞水5 d后排水能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流失量,减少稻田排水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235 / 42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进展 [J].
张志剑 ;
王兆德 ;
姚菊祥 ;
朱荫湄 ;
李津津 .
生态环境, 2007, (06) :1789-1794
[2]   地表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J].
殷国玺 ;
张展羽 ;
郭相平 ;
邵光成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21-24
[3]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J].
章明奎 ;
方利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10-13
[4]   西苕溪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径流流失过程的影响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梁涛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5) :424-427
[5]   我国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研究简述 [J].
朱铁群 .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03) :55-57
[6]   淹灌稻田的暗管排水中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 [J].
张瑜芳 ;
张蔚榛 ;
沈荣开 ;
刘培斌 .
灌溉排水, 1999, (03) :12-16
[7]   磷氮在水田湿地中的迁移转化及径流流失过程 [J].
晏维金 ;
尹澄清 ;
孙濮 ;
韩小勇 ;
夏首先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57-61
[8]   稻田免耕直播对土壤肥力性状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J].
黄锦法 ;
俞慧明 ;
陆建贤 ;
张顺泉 ;
姚叙才 .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05) :28-30
[9]   农田氮素的转化与损失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J].
冯绍元 ;
郑耀泉 .
农业环境保护, 1996, (06) :277-280
[10]   我国化肥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状况综述 [J].
徐谦 .
农村生态环境, 1996, (02)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