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约我国荒漠化防治的若干问题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彭继平 [1 ]
赵廷宁 [2 ]
高志海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
关键词
荒漠化; 防治体系; 制约因素; 投资;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06.04.00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最新结果表明,在21世纪初期,通过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重点荒漠化、沙化地区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破坏大于治理”转为“治理与破坏相持”,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当前形势分析,认为投入机制、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管理、产业发展和生态效益补偿等依然是制约荒漠化防治的几个突出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①拓宽荒漠化防治投资渠道,建立长效投入机制;②尽快建立荒漠化防治技术标准体系;③科学编制全国沙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④解决好荒漠化地区生态效益补偿问题;⑤进一步探索荒漠化防治新机制、新方法、新举措,加快我国生态建设步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15+52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荒漠化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J].
杨晓晖 ;
张克斌 ;
慈龙骏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1) :22-28
[2]   防沙治沙亟待政策扶持 [J].
刘拓 ;
彭继平 .
林业经济, 2003, (03) :24-26
[3]   西方经济学界外部性理论研究介评 [J].
向昀 ;
任健 .
经济评论, 2002, (03)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