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富裕区域高载能负荷参与电网调峰研究

被引:18
作者
何桂雄 [1 ]
曹年林 [2 ]
蒋利民 [1 ]
闫华光 [1 ]
王健强 [2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 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新能源; 高载能负荷; 联合调峰; 效果评估;
D O I
10.13941/j.cnki.21-1469/tk.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TM614 [风能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0807 ;
摘要
新能源并网调峰通常采用本地调峰电源和跨大区调峰容量等方式进行。随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深入发展,负荷的可调节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负荷日前启停计划、日内滚动调节,将负荷作为可调节对象纳入电力系统协调控制,可实现电网与需求侧联合调峰。文章建立了电解铝、碳化硅、铁合金等高载能负荷参与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网调峰能力评估模型、调峰缺口量化模型及效果评价模型,以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估了高载能负荷参与电网联合调峰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4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调峰能力分析的电网弃风情况评估方法 [J].
吕泉 ;
王伟 ;
韩水 ;
苑舜 ;
张近朱 ;
李卫东 .
电网技术, 2013, 37 (07) :1887-1894
[2]   支撑风力发电的需求响应匹配分析研究 [J].
程瑜 ;
董楠 ;
安甦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 (17) :30-34+40
[3]   基于序贯蒙特卡洛方法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峰裕度评估 [J].
张宏宇 ;
印永华 ;
申洪 ;
梁双 ;
王皓怀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1) :32-37
[4]   水电—风电系统日间联合调峰运行策略 [J].
静铁岩 ;
吕泉 ;
郭琳 ;
李卫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22) :97-104
[5]   基于Balmorel模型的风电消纳能力研究 [J].
谢国辉 ;
李琼慧 ;
高长征 ;
吴永梅 .
能源技术经济, 2011, 23 (05) :29-33
[6]   包含风电的电力系统调峰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J].
魏磊 ;
张琳 ;
姜宁 ;
于广亮 .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 26 (08) :59-63
[7]   风电系统中常规机组负调峰能力研究 [J].
杨宏 ;
刘建新 ;
苑津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16) :26-31
[8]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 [J].
张宁 ;
周天睿 ;
段长刚 ;
唐晓军 ;
黄建军 ;
卢湛 ;
康重庆 .
电网技术, 2010, 34 (01) :152-158
[9]   需求侧响应中的经济学原理 [J].
曾鸣 ;
王冬容 ;
陈贞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 (06) :11-15
[10]   电力市场下需求响应研究综述 [J].
张钦 ;
王锡凡 ;
王建学 ;
冯长有 ;
刘林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03) :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