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12
作者
薛红喜 [1 ]
李琪 [2 ]
王云龙 [2 ]
吴东丽 [3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碳通量; 生长季; 变化; 涡度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5 [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可以依据高峰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另一种则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在正午前后出现碳释放现象。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最大的CO2吸收速率为-0.4mg·m-·2s-1。克氏针茅草原在4月和10月的NEE昼夜变化比较平缓,在5—9月日间CO2吸收量和夜间CO2排放量都开始增大,出现了明显的CO2日吸收峰值,但各月的日动态格局差异较大。2008年生长季中7—9月白天碳吸收活动最强,6—9月夜间CO2释放量较大。克氏针茅草原碳通量日累积量在2008年出现了3个明显的碳吸收峰;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和最大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38和1.47gC·m-·2d-1,并且出现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7、8月份。研究表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742 / 17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J].
师广旭 ;
耿浩林 ;
王云龙 ;
王玉辉 ;
齐晓荣 .
生态学报, 2008, (07) :3408-3416
[2]   青海省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CO通量 [J].
赵亮 ;
古松 ;
周华坤 ;
徐世晓 ;
赵新全 ;
李英年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8, (03) :544-554
[3]   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大气通量交换特征 [J].
杨娟 ;
周广胜 ;
王云龙 ;
王玉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33-538
[4]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J].
郝彦宾 ;
王艳芬 ;
孙晓敏 ;
黄祥忠 ;
崔骁勇 ;
牛海山 ;
张亚红 ;
于贵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174-182
[5]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J].
钟华平 ;
樊江文 ;
于贵瑞 ;
韩彬 ;
胡中民 ;
岳燕珍 ;
梁飚 .
草地学报, 2005, (S1) :67-73
[6]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评述 [J].
耿元波 ;
董云社 ;
齐玉春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3) :74-81
[7]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于贵瑞等, 2008
[8]  
Depression of net ecosystem CO 2 exchange in semi-arid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and alpine shrub[J] . Yu-Ling Fu,Gui-Rui Yu,Xiao-Min Sun,Ying-Nian Li,Xue-Fa Wen,Lei-Ming Zhang,Zheng-Quan Li,Liang Zhao,Yan-Bin Hao.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2006 (3)
[9]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fluxes of tropical savannas [J].
Grace, J ;
San José, J ;
Meir, P ;
Miranda, HS ;
Montes, RA .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06, 33 (03) :387-400
[10]   Net ecosystem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over grazed steppe in central Mongolia [J].
Li, SG ;
Asanuma, J ;
Eugster, W ;
Kotani, A ;
Liu, JJ ;
Urano, T ;
Oikawa, T ;
Davaa, G ;
Oyunbaatar, D ;
Sugita, M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5, 11 (11) :194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