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蓄能悬架系统仿真与试验

被引:11
作者
汪若尘
陈兵
张孝良
陈龙
江浩斌
机构
[1]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车辆; 蓄能器; 悬架; 仿真; 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63.33 [悬挂];
学科分类号
080204 ; 082304 ;
摘要
设计了2种结构形式的车用蓄能悬架,建立了车辆蓄能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了Ⅰ、Ⅱ型蓄能悬架结构,采取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了2种蓄能悬架的性能参数,在仿真基础上,进行了台架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蓄能悬架系统充分发挥了弹簧相位滞后、阻尼器呈中性及蓄能器相位超前的特性,提高了车辆隔振能力,协调了整车综合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车辆悬架中高频振动传递分析与橡胶衬套刚度优化 [J].
陈无畏 ;
李欣冉 ;
陈晓新 ;
王磊 .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 (10) :25-29
[2]   一种基于代理模型引导采样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J].
陈国栋 ;
韩旭 ;
刘桂萍 ;
宁慧铭 ;
张正 .
系统仿真学报, 2011, 23 (10) :2103-2107
[3]   油气悬架加载试验台正弦波复现控制方法 [J].
张辉 ;
何景峰 ;
韩俊伟 .
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 (07) :35-39+34
[4]   基于机电系统相似性理论的蓄能悬架系统 [J].
陈龙 ;
张孝良 ;
江浩斌 ;
汪若尘 .
中国机械工程, 2009, 20 (10) :1248-1251
[5]   可控阻尼对隔振系统的影响 [J].
王永刚 ;
郑碧玉 .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108-112
[6]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J].
郑玲 ;
邓兆祥 ;
李以农 .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02) :99-102
[7]   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发展 [J].
张威 ;
张景海 ;
隗海林 ;
贾洪飞 .
汽车技术, 2003, (02) :1-4
[8]  
车辆理论基础[M]. 兵器工业出版社 , 周孔亢主编, 2002
[9]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quarter-car models with a passive 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J].
Georgiou, G. ;
Verros, G. ;
Natsiavas, S. .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7, 45 (01) :77-92
[10]   Performance benefits in passive vehicle suspensions employing inerters [J].
Smith, MC ;
Wang, FC .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2 (04) :2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