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海水表观铜络合容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9
作者
陈春华,余国辉,王正方
机构
[1]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表层海水; 络合容量; 黄海冷水团; 沿岸水; 东海; 领海; 表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4.21 [];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摘要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现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 ̄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 ̄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_(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现铜络合容量也相对较高,成为黄海沿岸水的源头水。大洋水形成的黄海冷水团生物量低表观铜络合容量也低。因而沿黄海沿岸水的方向,源头高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海水受低表现铜络合容量的稀释,造成在黄海沿岸流的方向上的各站表观铜络合容量依次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安培滴定法测定海水表观重金属络合容量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 [J].
陈春华 ;
余国辉 .
海洋环境科学, 1992, (02) :57-60
[2]   黄河口水域微量重金属表观络合容量研究 [J].
孙铭一 ;
张昊 ;
张正斌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5) :581-588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 [J].
钱光 ;
赵淑萍 ;
林建平 .
东海海洋, 1986, (03) :10-17
[4]   天然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及其测定 [J].
魏金玺 .
海洋湖沼通报, 1984, (02) :64-75
[5]  
黑潮调查研究论文集.[M].孙湘平主编;.海洋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