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大别山变质带岩石大地构造学

被引:37
作者
翟明国
从柏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苏鲁-大别山; 变质岩; 岩石大地构造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变质带分隔了华北和扬子两个陆块,它们可以分为3个主要的岩石构造单元、分别相当于安第斯岩浆弧根部变质杂岩,碰撞带根部变质杂岩和扬子陆块边缘的变质沉积杂岩,3个岩石构造单元在空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即在大别山区是由北向南逐个排列,在被郊庐断裂破坏的较为严重的苏鲁地区,也大致是从西北到东南依次排列,此外,中生代碰撞型花岗岩和碱性岩墙群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出露于北大别和南大别变质杂岩中,尤其在北大别更发育,含超高压变质岩的南大别变质杂岩是陆陆碰撞带的根部带,它们代表了两个大陆的缝合线.超高压变质岩石或岩片构造侵位于非高压变质的围岩片麻岩中,是俯冲到深部的岩石在碰撞之后抬升和就位于中、上地壳中的,现在出露于地表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其有关的岩石至少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的抬升和折返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58 / 2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大别山区变质岩中蓝晶石的几种退变质反应及其所指示的动力学过程
    翟明国,从柏林,陈晶,王清晨
    [J]. 岩石学报, 1995, (03) : 257 - 272
  • [2] 一个消减带之上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残片——安徽饶拨寨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 张旗,马宝林,刘若新,赵大升,樊祺诚,李齐,李秀云.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8)
  • [3] 安徽岳西县碧溪岭—五河地区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组合的原岩性质
    张旗
    赵大升
    刘若新
    马宝林
    樊祺诚
    李齐
    [J]. 科学通报, 1993, (18) : 1694 - 1697
  • [4] 中国磷块岩[M]. 科学出版社 , 叶连俊等著, 1989
  • [5] Petrological-tectonic units in the coesite-bearing metamorphic terrain of the Dabie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and their geotectonic implications[J] . Zhai Mingguo,Cong Bolin,Zhao Zhongyan,Wang Qingchen,Wang Gang,Jiang Laili.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 1995 (1)
  • [6] Petrology of a diamond and coesite-bearing metamorphic terrain: Dabie Shan, China[J] . Aral I. Okay.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 199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