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 条
生物结皮影响下沙漠土壤表面凝结水的形成与变化特征
被引:37
作者:
张静
[1
,2
]
张元明
[1
]
周晓兵
[1
,2
]
张丙昌
[1
,2
]
魏美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关键词:
凝结水;
藻结皮;
地衣结皮;
苔藓结皮;
裸沙;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水资源匮乏的沙漠生境,凝结水是植物、生物结皮、无脊椎和脊椎小动物的重要水分来源之一。采用微渗计法对比研究3种生物结皮类型(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和自然裸沙对地表凝结水量及凝结水蒸散过程的影响。微渗计的规格为内径6cm,高3.5cm的PVC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表的总凝结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总凝结水量随生物结皮发育水平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依次为:裸沙<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即生物结皮的存在有利于沙漠地表凝结水的形成。不同类型地表凝结水量的日均值有所差异。对于同一地表类型,凝结水量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数倍。黎明时,苔藓结皮的凝结水量最大,而裸沙的凝结水量最小,地衣结皮和藻结皮居中。凝结现象自20:00~22:00,次日8:00~9:00结束。大多数日出后凝结现象仍继续发生。不同类型地表的凝结及蒸散过程经历2个阶段:日出前凝结水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日出后随温度的升高凝结水量快速减少,其中以苔藓结皮凝结水量下降最为迅速。凝结水量主要受温度、大气湿度、凝结面类型、气象条件和生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600 / 660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