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种群的理论框架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惠苍
李自珍
韩晓卓
张锋
机构
[1]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3] 兰州
[4] 甘肃农业大学基础科学系
关键词
集合种群; 动态; 生境破坏; 竞争; 妥协; 模拟; Allee效应; 援救效应; 灭绝债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集合种群的研究是当今国际生态学的重要前沿与热点 .随着全球范围的生境破坏和破碎化 ,集合种群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数学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手段 .由于其迅速的发展 ,集合种群的概念与理论得到迅速扩展与丰富 .为了能总观集合种群进展的全局并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首先对集合种群的已有概念、理论和模型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其次对集合种群的发展和概念进行了探讨 ,以集合种群模型的中心框架 :L evins的斑块占据模型为基础 ,展开对其它原理、效应和机制的探讨 ;主要包括了 L evins原理 ,即当生境遭到破坏时 ,空斑块比例在集合种群灭绝前保持不变 ,然后还分析了 Allee效应 集合种群的 Allee效应主要是由于建群困难和扩散损失造成的 ;第三 ,分析了援救效应 :迁入个体可以降低斑块中现有局域种群的灭绝风险 ,援救效应会增强集合种群的生存力 ,使空斑块比例下降 .第四 ,探讨了两竞争集合种群的共存机制 ,即竞争 -侵占妥协 ,其共存机制为空间生境中物种共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释 .最后 ,对集合种群群落中的灭绝债务进行了讨论 ,并给出了 2种最为主要的集合种群空间模拟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Advanced Ecological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cglade J M. . 1991
[2]  
Oxford dictionary of ecology. AL LABY M. . 1998
[3]  
Competition and biodiversity in spatially structured habitats. Tilman D. Ecology . 1994
[4]  
Minimum viable metapopulation size. HANSKI I,MOILANEN A,GYLLENBERG M.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 1996
[5]  
Tilman,D.,Kareiva,P. Spatial Ecology: The Role of Space i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 1997
[6]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the extinction debt. Tilman D,May R M,Lehman C L,Nowak MA. Nature . 1994
[7]  
Population Dynamics in Ecological Space and Time. Rhodes O E,Chesser R K,Smith M H. . 1996
[8]  
Coexistence of competitors in patchy environment. Hanski I. Ecology . 1983
[9]  
Environmental Science:Ac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Chiras D D. . 1994
[10]  
Metapopulation Ecology. Hanski I.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