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刑事判决的法官情感因素及其制约

被引:15
作者
李荣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北京
关键词
刑事判决; 法官; 情感因素; 制约;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08.04.023
中图分类号
D915.3 [刑事诉讼法]; D91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毋庸置疑是法官判决时考虑的两个因素。在刑事审判中,似乎法官在定罪量刑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机械地运用三段论式推理就必然能得出正确无误的判决。然而,实证考察的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法官定罪量刑、得出罪之有无的判决过程是心与脑对话的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冲突、协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的情感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情感因素对司法公正具有利与不利双重性,因此应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情绪和情感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 [J].
张浩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6) :78-84
[2]   情感简论 [J].
许全兴 .
现代哲学, 2004, (03) :19-27
[3]   法律解释的必为性和可行性 [J].
钱大军 ;
张成元 .
当代法学, 2002, (07) :26-31+103
[4]   关于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的几点思考 [J].
茆新林 .
河北法学, 1994, (06) :11-14
[5]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005
[6]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 法律出版社 , (美)唐·布莱克著, 2002
[7]  
论犯罪与刑罚[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意)贝卡里亚(Beccaria, 1993
[8]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 商务印书馆 ,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编译, 1982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10]  
古希腊罗马哲学[M]. 三联书店 ,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