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

被引:128
作者
陈桂香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 盐城工学院学生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协同育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3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1世纪的人才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三螺旋理论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石。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存量,放大资源效能,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协同育人日益成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加强各协同方的联系、扩大耦合界面。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互动性、时空接续性和效益放大性的特征,包括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信息协同、决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等内容。三方联动耦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可以从组织领导、资源共享、激励约束、考核评价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构建[J].张海滨.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 [2] 三螺旋创新理论的主要贡献、待解决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J].蔡翔,王文平,李远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1)
  • [3] 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J].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周春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 [4] 协作型竞争[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乔尔·布利克(JoelBleeke),1998
  • [5] R&Dperformancemeasurement:morethanchoosingasetofmetrics[J].Ingec.Kerssens‐vanDrongelen,JanBilderbeek. R&DManagement.2002(1)
  • [6] 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2麦可思研究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