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地下水埋深微域尺度苏打盐渍土的积盐机理探讨

被引:8
作者
罗金明 [1 ,2 ]
王永洁 [1 ]
邓伟 [3 ]
叶雅杰 [4 ]
张晓平 [2 ]
机构
[1] 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 不详
关键词
微域尺度; 冻融作用; 地下水“临界深度”; 水盐迁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4 [盐碱土改良];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化验,探讨了浅埋地下水环境下苏打盐渍土的积盐机理。结果表明:在35×35m2大小的区域内,相对高差仅60cm,包括盐化草甸土、浅位柱状碱土、白盖苏打碱土和中位柱状碱土4种土壤类型。盐化草甸土分布在相对较低的洼地,几乎没有碱化层;白盖苏打碱土和中位柱状碱土分布在微坡地和高平地。高平地土壤的碱化层出现在15~30cm,碱化度(ESP)70%,微坡地土壤的ESP表层最大达75%。地下水位(初见水位)表现为洼地凸出的三维空间格局,洼地和高平地之间的地下水初见水位差达1m以上,24h后的水位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地下水位在冻结期的变化与冻土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冻结期,部分浅埋地下水进入冻层,导致冻层含水率增加,同期地下水开始缓慢下降。盐化草甸土表层的含水率从冻结前的20%增加到50%(过饱和状态),其增量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苏打碱土冻结层含水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程度不显著。冻融期间,苏打碱土表层含盐量迅速增加,其中白盖苏打碱土表层含盐量增量幅度达80%,而盐化草甸土表层的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冻融季节苏打盐渍土的水盐变化规律
    罗金明
    邓伟
    张晓平
    李秀军
    孙广友
    [J]. 水科学进展, 2008, (04) : 559 - 566
  • [2]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治理与利用
    李取生
    李秀军
    李晓军
    王志春
    宋长春
    章光新
    [J]. 资源科学, 2003, (01) : 15 - 20
  • [3] 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
    郭占荣
    荆恩春
    聂振龙
    焦鹏程
    董华
    [J]. 水科学进展, 2002, (03) : 298 - 302
  • [4]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张殿发
    王世杰
    [J]. 土壤通报, 2002, (02) : 90 - 93
  • [5]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数值分类的初步研究
    杨国荣
    孟庆秋
    王海岩
    [J]. 土壤学报, 1986, (04) : 291 - 298
  • [6] 对地下水临界深度若干问题的认识
    黎立群
    [J]. 土壤, 1979, (04) : 133 - 137
  • [7] 松嫩平原地下水和土壤的近代积盐过程
    李昌华
    [J]. 土壤学报, 1964, (01) : 34 - 42
  • [8] 我国盐渍土改良研究概况
    刘文政
    [J]. 土壤学报, 1959, (Z1) : 70 - 79
  • [9] 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何岩,宋玉祥主编, 2001
  • [10] 中国盐渍土[M]. 科学出版社 , 王遵亲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