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被引:15
作者
闫俊岳 [1 ]
唐志毅 [1 ]
姚华栋 [1 ]
李江龙 [1 ]
肖义国 [2 ]
陈弈德 [3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
[3]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通量交换; 通量交换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6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使用涡旋相关法和TOGA 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的湍流交换系数,讨论了各通量交换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随着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及海面状态等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也发生变化:中性条件动量交换系数(CDn)在季风爆发前数值略小,季风爆发后数值增大;中性条件感热交换系数和潜热交换系数(CHn,CEn)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动量交换系数主要受风速影响,但在不同风速区间相关关系有异。(CH)与海-气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和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E与风速的关系密切,但当风速>12 m/s,CE随风速的变化趋向一个稳定值。另外当海-气温差大约<2℃时,CE随着海-气温差增大相应增大,反映了通量交换系数不仅与风影响下的下垫面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稳定度参数有关。各通量交换系数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可以拟合为多项式或者简单的线性关系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 [J].
闫俊岳 ;
唐志毅 ;
姚华栋 ;
李江龙 ;
肖义国 ;
陈弈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00-1010
[2]   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期间近海面层大气湍流结构和通量输送的观测研究 [J].
闫俊岳 ;
姚华栋 ;
李江龙 ;
王强 ;
杨志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447-458
[3]   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海气交换的主要特征 [J].
曲绍厚 ;
胡非 ;
李亚秋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434-446
[4]   1997年冬季南海南部海区不同天气过程下的湍流通量输送 [J].
许建林 ;
曲绍厚 .
热带海洋, 2000, (02) :19-26
[5]   南沙群岛海域近海面粗糙度、中性曳力系数及总体交换系数研究 [J].
高志球 ;
马耀明 ;
王介民 ;
张庆荣 .
热带海洋, 2000, (01) :38-43
[6]   南沙海域大气湍流通量输送特征分析 [J].
马耀明 ;
王介民 ;
张庆荣 ;
麦波强 .
高原气象, 1997, (01) :46-52
[8]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over the central tropical Indian Ocean during INDOEX IFP99 [J].
Bhat, GS ;
Thomas, MA ;
Raju, JVS ;
Chandrasekhara, CP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3, 106 (02) :263-281
[9]  
Air–Sea Flux Estimates And The 1997–1998 Enso Event[J] . A. Birol Kara,Peter A. Rochford,Harley E. Hurlburt.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2 (3)
[10]   Stability effects on heat and moisture fluxes at sea [J].
Oost, WA ;
Jacobs, CMJ ;
Van Oort, C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0, 95 (02) :27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