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集群和集群政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被引:5
作者
汪涛 [1 ]
Ingo Liefner [2 ]
曾刚 [3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科院
[2] 汉诺威大学经济地理研究所
[3] 华东师范大学资环院
关键词
集群; 集群政策; 理论调整; 中国;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6.05.017
中图分类号
K902 [];
学科分类号
0705 ;
摘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对集群的集群政策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由于现行的集群理论源自西方工业化国家,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能否和如何吸收运用这些西方理论和研究经验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探讨西方集群研究和集群政策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带给中国的相关研究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首先对波特和经合组织两学派的集群概念的起源、发展和着重点进行了回顾。然后分析了集群起源和发展的条件、生命周期、发展机制、空间维度、类型等西方集群研究的要素,阐述了西方工业国家的集群政策概念及相关评判。相对于发达国家丰富的关于技术创新区域的研究而言,针对发展中国家创新系统和集群的理论性及经验性研究则要少得多。所以发展中国家的集群研究及集群政策需要更合适自身实际情况的理论。最后笔者以集群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为例,通过问题的分析、理论的分析和理论的调整三步骤说明新理论发展的可能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 [J].
王缉慈 .
地理学报, 2004, (S1) :47-52
[2]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 [J].
李小建 .
人文地理, 2004, (01) :27-31
[3]  
Philip Cooke.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General Findings and Some New Evidence from Biotechnology Clusters[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
[4]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biotechnology [J].
Prevezer, M .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7, 9 (03) :25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