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共治:以创新促变革的杭州经验考察

被引:10
作者
王名 [1 ]
刘国翰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共治; 增量共治; 多元共治; 社会管理创新; 杭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社会共治是我国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必然方向。在当前体制之下,通过增量变革实现社会共治遇到的阻力比较小,是一条相对可行的改革路径。杭州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增量共治的特点。杭州的增量共治主要通过开拓新的治理领域(增领域)、培育新型治理主体(增主体)、构成新的治理聚合体(增结构)等方法,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之外构建了一个社会治理的"新区",通过塑造共通的价值理念(共价值),让渡更多的公共治理空间(共空间)、建立共通的跨域评价机制(共评价)等机制来实现有效的共治。杭州之所以选择增量共治的路径并能够获得成功,有其在市场经济、社会资本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可以预见,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增量共治的路径也将适用于众多经济发达、社会活跃、民众对政府信任程度较高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20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 [J].
张康之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 28 (02) :2-13
[2]  
"Barriers to Co-Governance:Examining the ’’Chemistry’’ of Home-Care Networks in Germany, England, and Quebec". Ingo Bode,Oscar Firbank.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 2009
[3]   “我们”是一种参与和共治 [J].
王名 .
杭州(我们), 2011, (11) :16-16
[4]  
Governing as Governance. Kooiman,Jan. . 2003
[5]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osenau JN. Glob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 1995
[6]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Rhodes RAW. . 1997
[7]   公共治理视域下的社会管理行为优化 [J].
李慧凤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4, (02)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