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

被引:54
作者
葛全胜
郭熙凤
郑景云
郝志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雨雪分寸资料; 重建; 过去300 a; 梅雨变化; 长江中下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清代雨雪分寸资料,复原了1736~19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入出日期、雨期长度,重建了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雨量变化序列,分析了梅雨的变化特征;并根据梅雨期长度与东亚夏季风指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1736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及与之对应的雨带位置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入、出梅日期及雨期长度均存在明显的年-年代际变化,雨期长度除具有2,7~8,20~30及40a的年际与年代际周期外,还具有百年波动的信号.1736年以来,雨期长短、中国东部季风雨带位置移动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1736~1770,1821~1870及1921~1970年等时段东亚夏季风偏强,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多位于华北和华南,梅雨期偏短;1771~1820,1871~1920及1971~2000年等时段东亚夏季风偏弱,雨带多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偏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792 / 27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位置的变化
    王绍武
    黄建斌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3) : 117 - 121+145
  • [2] 1873~2000年东亚夏季风变化的研究
    郭其蕴
    蔡静宁
    邵雪梅
    沙万英
    [J]. 大气科学, 2004, (02) : 206 - 215+323
  • [3] 18世纪长江下游梅雨活动的复原研究[J]. 张德二,王宝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12)
  • [4] 关于梅雨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林春育
    [J]. 气象, 1981, (07) : 12 - 14
  • [5]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
    [J]. 地理学报, 1934, (01) : 1 - 27+197
  • [6] 清代浙闽台地区诸流域洪涝档案史料[M]. 中华书局 , 水利电力部水管司、科技司, 1998
  • [7] 江淮梅雨[M]. 气象出版社 , 周曾奎著, 1996
  • [8] 中国旱涝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M]. 农业出版社 , 陈菊英著, 1991
  • [9] Yangtze Delta floods and droughts of the last millennium: Abrupt changes and long term memory[J] . T. Jiang,Q. Zhang,R. Blender,K. Fraedric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2005 (3)
  • [10] The weakening of the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fter the end of 1970's[J] . Wang Huiju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