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29
作者
景存义
机构
关键词
拗陷; 湖区; 城陵矶; 全新世中期; 燕山运动; 凹陷; 地质构造; 造山运动; 湖盆; 湖泊地貌; 洞庭湖; 碎屑物质; 泥炭层; 荆江; 地下水; 沉积水; 封存水; 洪水灾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湖南省北部。面积2740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以松滋、太平、藕池、调弦(调弦1958年已淤塞)四口及城陵矶(洞庭湖出水口)与长江相通;南纳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见图1)。因此它对于调蓄长江中游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荆江河道的演变规律 [J].
林一山 .
人民长江, 1978, (01) :2-10
[2]   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的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J].
黄第藩 ;
杨世倬 ;
刘中庆 ;
梅震亚 .
海洋与湖沼, 1965, (04) :396-426
[3]   湖南洞庭层泥炭的孢粉分析及其地质时代和古地理问题 [J].
李文漪 .
地理学报, 1962, (01) :55-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