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耦合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迟道才 [1 ]
佟延旭 [1 ]
陈涛涛 [1 ]
郑俊林 [1 ]
陈伟 [2 ]
邰恩博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2]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水稻; 连续控水; 灌溉模式; 产量; 水分生产率; 相关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274 [灌溉制度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究多生育期连续控水对水稻的影响,挖掘水稻节水生产的潜能,以水稻品种"沈农97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测筒栽培条件,研究分蘖期[淹灌(T1)、轻控(T2)、重控(T3)]、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淹灌(J1)、轻控(J2)﹞、乳熟期﹝淹灌(M1)、轻控(M2)、重控(M3)﹞及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J的主效应及T*J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T2相比,T1、T3产量分别减少5.65%和16.27%。与J1相比,J2产量增长2.9%,且T2J2的组合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M2产量稍高于M1、M3;有效穗数、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J、M的主效应及T*J、T*M的交互效应均对水分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T2J2、T2M2、T2M3组合的灌溉模式可以极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与T2相比T1、T3水分生产率分别降低16.35%、9.13%,与J1相比J2水分生产率提高10.00%,M2、M3水分生产率均极显著高于M1,M2水分生产率较高于M3。说明T2J2M2组合的灌溉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作为水稻节水高产管理的一种参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J].
赵宏亮 ;
陈凯 ;
张强 ;
徐建龙 ;
黎志康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6 (02) :135-141
[2]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J].
葛岩 ;
窦超银 ;
魏丹 ;
褚丽妹 ;
杨磊 ;
王海兵 .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31 (03) :78-82
[3]   不同土壤水分能量及气象因子对水稻腾发量的影响 [J].
陈伟 ;
迟道才 ;
张旭东 ;
邰恩博 ;
陈涛涛 ;
张特男 ;
吴秀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 (04) :465-469
[4]   水稻非充分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J].
俞建河 ;
丁必然 ;
徐德驰 ;
张雪梅 ;
张黄兵 ;
陈静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2) :6359-6361
[5]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J].
程建平 ;
曹凑贵 ;
蔡明历 ;
原保忠 ;
王建漳 ;
郑传举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2) :28-33
[6]   旱种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J].
徐国伟 ;
王朋 ;
唐成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6, (01) :112-117
[7]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附视频 [J].
彭世彰 ;
徐俊增 ;
黄乾 ;
刘凤丽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Z1) :443-445
[8]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 [J].
钱晓晴 ;
沈其荣 ;
徐勇 ;
王娟娟 ;
沈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99-404
[9]   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及土壤水分能量调控标准研究(英文) [J].
迟道才 ;
王宣 ;
朱庭芸 ;
夏桂敏 ;
王文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2) :59-64
[10]   旱种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初步研究 [J].
杨建昌 ;
王志琴 ;
陈义芳 ;
蔡一霞 ;
刘立军 ;
朱庆森 .
江苏农业研究, 2000, (0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