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耦合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迟道才
[1
]
佟延旭
[1
]
陈涛涛
[1
]
郑俊林
[1
]
陈伟
[2
]
邰恩博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2]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来源: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水稻;
连续控水;
灌溉模式;
产量;
水分生产率;
相关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274 [灌溉制度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究多生育期连续控水对水稻的影响,挖掘水稻节水生产的潜能,以水稻品种"沈农97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测筒栽培条件,研究分蘖期[淹灌(T1)、轻控(T2)、重控(T3)]、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淹灌(J1)、轻控(J2)﹞、乳熟期﹝淹灌(M1)、轻控(M2)、重控(M3)﹞及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J的主效应及T*J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T2相比,T1、T3产量分别减少5.65%和16.27%。与J1相比,J2产量增长2.9%,且T2J2的组合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M2产量稍高于M1、M3;有效穗数、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J、M的主效应及T*J、T*M的交互效应均对水分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T2J2、T2M2、T2M3组合的灌溉模式可以极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与T2相比T1、T3水分生产率分别降低16.35%、9.13%,与J1相比J2水分生产率提高10.00%,M2、M3水分生产率均极显著高于M1,M2水分生产率较高于M3。说明T2J2M2组合的灌溉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作为水稻节水高产管理的一种参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