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

被引:17
作者
朱剑兵 [1 ]
陈丽华 [2 ]
纪友亮 [3 ]
李国栋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逆冲带; 上古生界; 孔隙发育;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的岩心、薄片等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该区的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相等方面分析了地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构造和成岩等因素的影响,逆冲带的构造作用不仅使其产生许多裂缝,使孔隙度增加,而且构造抬升使地层承受的压力得到释放而减小,因而地层遭受的压实作用也相应减小。成岩作用所处阶段上提,从而使孔隙度、渗透率增加。在成岩作用中,受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蚀作用的影响较大。其中压实、压溶和胶结充填作用严重地损害了储层物性特征,使本区原生孔隙大大减少;而溶蚀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次生孔隙相对增多。另外,沉积微相决定了砂岩的分选性、粒度及杂基含量,进而影响了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演化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J].
赵国泉 ;
李凯明 ;
赵海玲 ;
刘锐娥 ;
孙粉锦 ;
狄永军 ;
李永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53-55+75
[2]   前前陆盆地层系砂岩成岩环境特征及其孔隙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为例 [J].
王建伟 ;
鲍志东 ;
田海芹 ;
郑四兵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01) :37-42
[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 [J].
朱宏权 ;
张哨楠 .
天然气工业, 2004, (02) :29-32+4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J].
胡宗全 .
石油学报, 2003, (04) :40-4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上古生界储集层研究 [J].
肖建喜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01-204
[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南缘古生代前陆盆地及中央古隆起成因与油气分布 [J].
解国爱 ;
张庆龙 ;
郭令智 .
石油学报, 2003, (02) :18-23+29
[7]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