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共治理中的公民社会成长:意义、问题与路径

被引:4
作者
李荣娟
机构
[1] 北京大学
关键词
区域; 公共治理; 公民社会;
D O I
10.14063/j.cnki.1008-9314.2010.04.004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区域公民社会成长有利于实现区域公共治理价值区域化、促进区域公共治理方式变革、推进区域公共治理资源的整合。当前区域公民社会成长中存在着组织跨地域融合不够、运行机制自主性不够、公共治理功能欠缺等问题。为此,需要构建区域公民社会的身份认同体系、权能规范体系、自治发展体系、功能拓展体系,以促进区域公共治理中区域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共治理功能的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J].
俞可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109-122+207
[2]   中国民间组织生存发展的法律环境研究 [J].
朱晓明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3) :203-209+224
[3]  
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M].施雪华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  
公共管理新论.[M].曾峻; 著.人民出版社.2006,
[5]  
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王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全球化与公民社会.[M].李惠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美)朱莉·费希尔(JulieFisher)著;邓国胜;赵秀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  
公民与文明社会.[M].(美)托马斯·雅诺斯基(ThomasJanoski)著;柯雄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9]  
法团主义.[M].张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