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组合评价研究——以江苏13城市为例

被引:14
作者
王锋
傅利芳
刘若宇
刘娟
吴从新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城市低碳水平; 一致性; 组合评价; 评价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 ;
摘要
为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文章构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组合评价模型:首先,选择因子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三种单一客观赋权评价方法作为组合评价模型的基础;其次,运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进行事前相容检验;再次,建立了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模型,并且使用Kendall协同检验进行事前检验;最后,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了事后一致性检验。运用此组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江苏13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具有较为明显的协调一致性;经过组合得到的评价结果整体排名比较稳定,组合评价方法和原始的单一评价方法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从各区域来看,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的低碳发展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平均值法得到的组合排序结果和原始单一评价方法关联性最强,可以作为测度江苏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参考,最终的评价结果排序依次为: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南通、盐城、泰州、镇江、徐州、淮安、宿迁。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周莹 ;
郭亚军 ;
易平涛 ;
李东涵 .
技术经济, 2015, 34 (08) :52-57
[2]   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城市组合评价研究 [J].
李从欣 ;
李国柱 .
调研世界, 2015, (01) :51-55
[3]   运用熵权/TOPSIS组合模型构建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以京津沪为实例探究 [J].
刘维跃 ;
王海龙 ;
刘凯歌 ;
周秀秀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1) :31-36
[4]   冀中南地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J].
杨卫华 ;
李小立 ;
孟海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3) (S3) :24-27
[5]   基于熵值法的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以陕西省为例附视频 [J].
张巍 ;
尚丽 .
开发研究, 2014, (05) :157-160
[6]   苏南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常州为例 [J].
王雨 .
价值工程, 2014, 33 (10) :190-191
[7]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J].
张伟 ;
张宏业 ;
王丽娟 ;
张义丰 .
生态学报, 2014, 34 (16) :4766-4774
[8]   国内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J].
刘钦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S2) (S2) :280-283
[9]   我国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 [J].
李新运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05) :5-14
[10]   区域能流视角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刘亮 ;
刘伟 ;
陈超凡 ;
臧蕾 .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3, (01) :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