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灯檠属的系统发育、分类和地理分布

被引:21
作者
潘锦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关键词
鬼灯檠属; 系统发育; 分类; 孢粉形态学; 地理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本文对鬼灯檠属Rodgersia Gray的染色体数、花粉体积和纹饰、萼片数目、萼片脉序和脉型、萼片腹面毛被、花梗和花序轴毛被、叶的类型等关键性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进化顺序;依据性状的系统发生,绘制了鬼灯檠属的瓦格勒尔系统树;确认本属有5种和3变种,其中以R.podophylla为最原始, R.nepalensis为最进化,而R.aesculifolia,R.sambucifolia和R.pinnata则居于两者之间。本属分两组Sect.Rodgersia,仅含R.podophylla;Sect.Sambuclfolia J.T.Pan,含R.aesculifolia,R.sambucifolia,R.pinnata,R.nepalensis。依据种的主要分布区,划本属植物为4个分布类型,即:日本-朝鲜间断分布,秦岭-大巴山分布,横断山分布和东喜马拉雅分布。笔者认为,本属的起源地在日本-朝鲜一带,横断山地区是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本属的散布路线是自日本-朝鲜,经秦岭-大巴山,通过横断山地区而进入东喜马拉雅;本属的起源时间,当在晚第三纪以前(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此外,还报道了鬼灯檠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316 / 327+397 +397-39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J].
吴征镒 .
云南植物研究, 1979, (01) :1-20
[2]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M]. 科学出版社 , (苏)塔赫他间(Тахтаджян,А.Л.)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