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抗制的几点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思考

被引:31
作者
苏力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律系 副教授
关键词
对抗制; 法官; 社会成本; 法院; 司法机关; 审判方式; 司法程序; 纠纷解决; 英美法系; 普通法系; 有错必纠; 法律工作者; 法学家; 司法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正> 在司法程序上,中国自清末开始从欧洲引入了“讯问制”审判方式。新中国成立后,1989年第14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公开审判,提出了庭审方式改革的问题,改革集中在民事和经济案件的审判方式上。1991年4月颁布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第64条实际上规定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一些地方进行了“对抗制”的司法审判改革试点。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栏目公开报道了大连市法院采用对抗制审判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法律活动专门化的法律社会学思考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6) :117-131
[2]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 [J].
王亚新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1) :3-22
[4]  
法律的文化解释[M]. 三联书店 , 梁治平 编, 1998
[5]  
法理学问题[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波斯纳(Richard, 1994
[6]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 商务印书馆 , (美) 诺思, 1992
[7]  
比较法总论[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德)茨威格特(Zweigert, 1992
[8]  
美国法律讲话[M]. 三联书店 , (美)伯曼编, 1988
[9]  
中国司法制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磊主编, 1988
[10]  
法学基础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