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在我国农业高产高效中的作用——间套种作物种间的根际微生态效应的发现及应用前景

被引:9
作者
李隆
左元梅
刘永秀
李晓林
张福锁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北京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根际微生态系统; 间作; 套作; 种间竞争作用; 种间促进作用; 根际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2 [农业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近年来我们通过田间、盆栽、根箱试验对间作套种种间根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根际微生态理论在间套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根际效应对间作作物产量优势具有重要贡献,边行增产的84.4%(小麦-玉米)和53.6%(小麦-大豆)中,根际交换作用的贡献分别为37.8和23.2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春小麦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的研究 [J].
李隆 ;
杨思存 ;
孙建好 ;
李晓林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2) :68-76
[2]   小麦/大豆间作中作物种间的竞争作用和促进作用 [J].
李隆 ;
杨思存 ;
孙建好 ;
李晓林 ;
张福锁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2) :70-73
[3]   玉米—花生混作对改善花生铁营养及固氮的影响 [J].
刘永秀 ;
左元梅 ;
张福锁 ;
毛达如 .
土壤通报, 1999, (02) :8-9+12
[4]   小麦/玉米带田中光捕获、利用及干物质积累特点 [J].
李隆 ;
金绍龄 ;
张丽慧 ;
索东让 ;
马永泰 ;
吴国菁 ;
王平 ;
孙宁科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5) :53-59
[5]   玉米单作及与大豆混作中氮来源的研究 [J].
朱树秀,季良,阿米娜 .
西北农业学报, 1994, (01) :59-61
[6]   试论耕作栽培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J].
佟屏亚 .
耕作与栽培, 1993, (04) :1-7
[7]   紫花苜蓿与老芒麦混播优势的研究 [J].
朱树秀 ;
杨志忠 .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6) :63-68
[8]   Interspecific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 [J].
Li, L ;
Yang, SC ;
Li, XL ;
Zhang, FS ;
Christie, P .
PLANT AND SOIL, 1999, 212 (02) :105-114
[9]   Is low rooting density of faba beans a cause of high residual nitrate content of soil at harvest? [J].
Kage, H .
PLANT AND SOIL, 1997, 190 (01) :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