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旱区坡地不同粮草间作模式下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应

被引:15
作者
路海东 [1 ]
贾志宽 [1 ]
杨宝平 [1 ]
李永平 [2 ]
刘世新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固原市农科所
关键词
粮草间作; 坡耕地; 土壤水分; 水土流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2 [间作];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宁夏南部旱区5°坡地上,于2007年5月-2008年10月连续2年研究6个不同粮草间作(谷子(Setariaitalica (L.) Beauv.)或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间作苜蓿(Medicago sativa L.))模式与粮食单作(对照处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土流失特征,以探讨最佳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同粮食单作相比,02∶04、04∶08、06∶06A、04∶02、08∶04、06∶06B等6个粮(谷子或糜子)草(苜蓿)间作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粮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1-2.15 kg/m3,产量增加2.13%-23.88%,地表径流减少18.58%-74.90%,泥沙径流减少30.14%-100%。不同粮草间作种植模式比较,坡顶以苜蓿条带开头的02∶04间作条带种植模式的综合增产效果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草地农业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J].
任继周 ;
林慧龙 ;
未丽 .
草地学报, 2009, 17 (04) :405-412
[2]   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 [J].
胡宏祥 ;
洪天求 ;
刘路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3) :356-361
[3]   坡耕地粮草间作的培肥保土效果及生态环境经济效益 [J].
汪立刚 ;
梁永超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10) :482-486
[4]   坡地草带间距与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J].
叶瑞卿 ;
黄必志 ;
袁希平 ;
龙绍武 ;
陈庆敏 ;
樊心逵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03) :80-85
[5]   我国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 [J].
苏广实 ;
陈健飞 .
热带地理, 2007, (04) :306-310
[6]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清毅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65-169
[7]   草带在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作用 [J].
李洪勋 .
草业科学, 2005, (01) :94-97
[8]   植物篱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效益分析 [J].
蔡强国 ;
卜崇峰 .
资源科学, 2004, (S1) :7-12
[9]   种植紫花苜蓿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探讨 [J].
徐安凯 ;
王志锋 ;
于洪柱 .
吉林畜牧兽医, 2004, (08) :24-26
[10]   旱作条件下川地与梯田谷子水量平衡过程的比较 [J].
赵姚阳 ;
刘文兆 ;
胡梦珺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