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凝剂强化除藻、除浊的研究

被引:33
作者
刘丽娟 [1 ]
汪琳 [1 ]
李明玉 [1 ]
林浩添 [2 ]
陈冠宏 [1 ]
熊德甫 [1 ]
任刚 [1 ]
机构
[1]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2]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关键词
混凝剂; 强化混凝; 除藻; 除浊;
D O I
10.19853/j.zgjsps.1000-4602.2010.05.023
中图分类号
TU991.2 [净水工程(给水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硫酸铝(PAS)和硫酸铝(AS)五种混凝剂对某含藻湖水进行强化混凝除藻、除浊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及投量、原水pH、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混凝剂的综合除藻、除浊性能排序为:PAC>PAFC>PFS>PAS>AS;在原水pH值为5~9的范围内,含铁混凝剂PFS和PAFC对pH的适应性较强,且在pH值为5~7的弱酸性条件下,PFS的除藻、除浊性能最优,当其投量为4 mg/L时,除藻率近80%,除浊率可达80%以上;而在pH值为7~9的弱碱性条件下,PAC则表现出更好的除藻、除浊效果,当其投量为4 mg/L时,除藻率和除浊率可分别达到83%和90%;AS对pH的适应性最差,其除藻、除浊效果最差;另外,五种混凝剂的除藻率、除浊率均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佳沉降时间为20 min。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J].
张飞白 ;
肖羽堂 .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04) :19-22+28
[2]   化学氧化破坏藻体及胞内藻毒素释放特性研究 [J].
侯翠荣 ;
贾瑞宝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13) :98-101
[3]   饮用水源中藻毒素污染控制研究 [J].
左金龙 ;
崔福义 ;
徐勇鹏 ;
吴宝利 .
水资源保护, 2005, (05) :1-5
[4]   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J].
梁恒 ;
李圭白 ;
李星 ;
韩宏大 .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03) :5-7
[5]   饮用水处理中藻类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梁文艳 ;
曲久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04) :502-506
[6]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J].
彭海清 ;
谭章荣 ;
高乃云 ;
孟长再 .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02)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