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居民2006年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41
作者
石鹏
孟海英
韩晓燕
王翔军
机构
[1]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亡率;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D O I
10.16506/j.1009-6639.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R195 [卫生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06年朝阳区报告死亡总数为9 744例,死亡率559.13/10万(标化死亡率436.3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期望寿命为77.84岁,前五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损伤和中毒,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高7.02岁和2.99岁;以YPLL率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损伤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克拉玛依市2000~2004年居民期望寿命分析 [J].
彭元章 ;
黄江河 ;
杨继慧 ;
陈志萍 ;
许德民 ;
刘岩 .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08) :1001-1002
[2]   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J].
王建生 ;
张庆军 ;
金水高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03) :27-30
[3]   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死亡谱和减寿年数分析 [J].
陆艳 ;
张永红 ;
张钧 ;
胡一河 ;
周靖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03) :284-285
[4]   网报死因监测系统与医学死亡登记系统的报告质量分析 [J].
鹿凤苓 ;
张群勇 ;
张宝津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 (01) :7-8
[5]   重庆城市人口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分析 [J].
刘达伟 ;
许红 ;
曹佳 .
中国卫生统计, 2006, (02) :123-125
[6]   老年人6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J].
王建生 ;
姜垣 ;
金水高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04) :148-151
[7]   肿瘤死因对期望寿命损失的统计分析 [J].
褚佩英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3, (04) :168-169
[8]   扬中市主要慢性病对居民寿命影响分析 [J].
张开祥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03) :142-142
[9]   上海某区1995~1999年意外伤害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 [J].
金如锋 ;
戴依群 ;
任雪峰 ;
张一英 ;
陈政 ;
夏昭林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1, (04) :27-30
[10]   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 [J].
杨功焕 ;
黄正京 ;
谭健 ;
陈爱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6, (04) :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