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被引:86
作者
邵济安
臧绍先
牟保磊
李晓波
王冰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2]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3] 北京大学地质系
[4]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院
[5] 中国石油天然气国际公司 北京 北京大学综合技术研究所
[6] 北京
[7] 北京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软流圈隆起; 伸展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3-D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山事件,以早古生代地层(∈-S2)普遍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以及发育的深成岩和磨拉石建造为标志.中古生代(D2-3)大陆岩石圈发生暂短的裂解,形成陆间洋盆.法门阶底部不整合标志古亚洲洋最后封闭与造山,造山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广泛分布的磨拉石建造,上志留-下泥盆统的地层组成宽缓对称的褶皱,岩层基本不变质或弱变质.中石炭-早二叠世全区广泛处于陆表海环境,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晚古生代末的碱性花岗岩带,晚二叠世-三叠纪全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中国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论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李之彤主编, 1991
  • [2] 中朝板块北缘中段地壳演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邵济安著, 1991
  • [3]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