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ka来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61
作者
肖尚斌
李安春
蒋富清
李铁刚
黄朋
徐兆凯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青岛
[5] 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东海; 长江; 泥质沉积; 沿岸流; 粒度; 东亚季风; 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区北部的DD2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获得了粒度随深度以及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近2ka以来DD2孔粒度曲线揭示出9次粒径变大时期,它们与历史时期中国温度下降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东亚冬季风活动加强的响应,其中包括首次揭示的、约990AD的最大降温事件.根据沉积物粒度的变化情况,基本认同竺可桢所界定的隋唐温暖期,并认为气候存在温暖-寒冷-温暖的波动,且其中的相对寒冷期为750~850AD.研究认为小冰期开始于1450AD,期间的寒冷期分别约为1510,1670和1840AD左右.由于所建立的时间标尺还有不确定性,本研究所提出的冷事件的时间范围值得进一步确认.
引用
收藏
页码:2233 / 22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湖泊沉积物环境记录——以沉积物粒度为例 [J].
陈敬安 ;
万国江 ;
张峰 ;
David Dian Zhang ;
黄荣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563-568
[2]   内蒙古岱海古水温定量恢复及其古气候意义 [J].
沈吉 ;
王苏民 ;
朱育新 ;
R.Matsumoto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2) :1017-1023
[3]   天目山柳杉树轮δD年序列及其气候含义 [J].
钱君龙 ;
邓自旺 ;
屠其璞 ;
王苏民 ;
王国祥 ;
黄耀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372-376
[4]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J].
孙效功 ;
方明 ;
黄伟 .
海洋与湖沼, 2000, (06) :581-587
[5]   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 [J].
王绍武 ;
龚道溢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4) :39-46
[6]   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 [J].
安芷生 ;
刘晓东 .
科学通报, 2000, (03) :238-249
[7]  
近2000a古里雅冰芯10a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文献记录的比较[J]. 施雅风,姚檀栋,杨保.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S1)
[8]   太阳辐射驱动气候变化的泥炭氧同位素证据 [J].
洪业汤 ;
刘东生 ;
姜洪波 ;
L.Zhou ;
J.Beer ;
朱泳煊 ;
冷雪天 ;
李汉鼎 ;
秦小光 ;
洪冰 ;
王羽 ;
林庆华 ;
曾毅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6) :527-531
[9]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雷坤 ;
曲艳慧 ;
范德江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168-174
[10]   中国洞穴碳酸盐双重光性显微旋回及其意义 [J].
谭明 ;
秦小光 ;
沈凛梅 ;
王先锋 ;
汪永进 ;
李铁英 ;
宋林华 ;
王来洪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1999, (06) :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