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灰潮沙土少耕效果的研究

被引:1
作者
王昭雄
汤宗祥
张洪仪
张欣
谭宗仁
杨明钧
机构
[1] 中国科学成都分院土壤室
[2] 成都市种子公司
[3] 灌县土肥站
[4] 彭县土肥站
关键词
少耕; 耕作制度; 成都平原; 川西平原; 沙土; 常法;
D O I
10.19336/j.cnki.trtb.1986.06.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成都平原河渠密布,沿江河一级阶地,超河漫滩及古河道(已改造为条田)分布着类型多样的灰潮沙土(俗名沙田),由于产量不高,对平原大面积平衡增产带来一定影响.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沙土的改良多从改造土壤质地,质地剖面或以高分子聚合物作土壤结构改良剂着手,由于耗劳多,投资大,难以大面积推广.作为一种随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耕作制度—免耕法,已在不少国家加以应用或推广.水田少耕法的研究应用虽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日本,实行水田少耕最早,研究也较系统,深入.我国东北、华北近年来在水田少耕方面作过较多研究与推广、南方稻田少耕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从改造沙田淀浆板结缺点而进行的少耕并未引起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79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