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冒顶隐患风险可拓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季
彭博
马旺
樊龙
王飞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冒顶隐患分级;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 可拓评价模型;
D O I
10.13347/j.cnki.mkaq.2014.05.010
中图分类号
TD327.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同时对巷道顶板冒顶隐患进行评价,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巷道冒顶的5个关键因素,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得到了5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借助于物元定性方法和关联函数定量办法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新的巷道冒顶隐患可拓评价模型,将顶板冒顶隐患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共4个级别。并利用该新建可拓评价模型对长城矿1203运输巷进行了巷道冒顶隐患可拓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巷道4处冒顶隐患为Ⅱ级,6处冒顶隐患为Ⅲ级。同时利用深基点位移计对顶板岩层位移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冒顶隐患为Ⅱ级的顶板的最大位移为52 mm,冒顶隐患为Ⅲ级的顶板的最大位移为230 mm。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含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安全状况可拓评价模型 [J].
李桂臣 ;
张农 ;
曹朋 ;
张念超 ;
卫英豪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3, 42 (01) :24-30
[2]   煤矿巷道冒顶高风险区域识别技术 [J].
刘洪涛 ;
马念杰 .
煤炭学报, 2011, 36 (12) :2043-2047
[3]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价 [J].
高峰 ;
周科平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5, (05) :80-83
[4]   锚杆支护煤巷冒顶成因分类新方法 [J].
贾明魁 .
煤炭学报, 2005, (05) :26-28
[5]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冒顶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吕贵春 ;
马云东 ;
杨志勇 .
煤矿安全, 2005, (01) :8-10
[6]   AHP及其应用 [J].
谢承华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 (02) :79-82
[7]   矿井冒顶危险性评价新方法 [J].
王玉振 ;
沈斐敏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7, (05) :51-56
[8]  
可拓工程[M]. 科学出版社 , 杨春燕, 2007
[9]   可拓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及展望附视频 [J].
门建兵 ;
高峰 .
矿冶, 2007, (02) :19-22
[10]   稳定岩层层位与冒顶隐患级别关系 [J].
刘洪涛 ;
马念杰 ;
刘鹏程 ;
连小勇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1 (02) :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