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内在逻辑、基本原则与制度保障

被引:12
作者
范欣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新时代; 要素市场化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分类指导; 竞争中性;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21.01.02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统一。针对不同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具有差异性等现实情况,要充分考虑要素市场的共性与特性、传统要素市场和现代要素市场的不同发展特征,采用分类指导原则来推进不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素市场空间错配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秩序,对此各级政府应加强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特别是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其关键在于坚持竞争中性原则,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了国内市场分割吗? [J].
范欣 ;
宋冬林 ;
赵新宇 .
经济研究, 2017, 52 (02) :20-34
[3]   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 [J].
张杰 ;
周晓艳 ;
李勇 .
经济研究, 2011, 46 (08) :78-91
[4]   竞争中性的理论脉络与实践逻辑 [J].
刘戒骄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6) :5-21
[5]   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 [J].
洪银兴 .
经济学家, 2020, (02) :5-14